約莫在一、兩年前,因為看到朋友的推薦,我去看了一部很老舊的片,片名叫做「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這部劇是改編自丹•米爾曼(Dan Millman)的半自傳體小說。簡單來說,內容是在描述一位桀傲不遜的體操選手,有一天半夜,他在一個加油站遇見一位高人,但是對於高人教導他的事情,他並不以為然,但在一場車禍意外後,身心受到很大的煎熬,後來他重新接受高人的指導,並且做各方的心理素質提升,最後成功重返體操界並且獲得獎項,但是等他想要將這個喜訊與那位高人分享時,才發現高人像是從來沒有存在過般地消失了。
這部電影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劇本,透由劇中高人跟體操選手的對話及互動,從而反映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思考盲點以及主觀認定。劇中的金句太多,在此不做一一說明。我想拿來分享討論的是,電影當中有一幕高人請體操選手觀察他所看到的眼前人事物有什麼不一樣,當時體操選手根本無心於觀察,因此覺得沒有什麼不一樣,非常的一般。對比之下,歷經車禍意外後的體操選手,在高人一連串的訓練後,高人請他再做一次觀察,他發現所有的事都不一樣了,他發現他可以看到眼前再細小的事物都有其變化,這些是他以前看不到的。
幾年前我在泰國long stay的時候,在朋友的推薦之下,我去參加了一個靜坐課程。我不曉得其他人參加的靜坐課程是怎麼樣,但是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這麼正式的靜坐課程,並且是長達十天連續打坐的課程。過程當中不但要遵守內部的嚴格紀律,還要對外切斷所有的聯繫。在打坐的過程當中,會搭配指導老師的課程講解,以便讓我們較容易掌握到要領。從最簡單的觀察自己平常的呼吸開始,將集中力完全地放在自己的呼吸接著到身體的感受。從頭到腳再從腳到頭,不斷地反覆循環。有打坐經驗的人都知道,對初學者來說,維持同一個姿勢坐大概20分鐘左右,盤腿的雙腳會開始覺得有腿麻的感覺,再久一點,甚至是會覺得全身腰酸背痛,然後就會開始動來動去,想改變姿勢。這些不舒服的感覺會隨著時間過去而逐漸加重,因為身體的不舒適感,會透由大腦告訴我們的心,並且透由心對於感受的認知而開始做反應,心對感受的認知是負面的,就會開始產生負面想法,無論是強調不舒適感,想變換姿勢,甚至是想放棄打做的念頭。指導老師深知初學者的打坐狀態,並且也清楚狀態影響到心理,是由於心裡會不斷加強我們身體對於不舒服的覺受力,因此引導我們只需要做觀察,觀察身體每一刻的變化。你感覺到細微的冷熱空氣變化,就是感覺到冷跟熱,腿有麻麻刺痛感,那就是只是麻麻的刺痛感,不要讓覺受力一直停留在某一處,然後不斷地強調那個部位有多麼的疼痛。
經過幾天的訓練之後,自己逐漸可以一打坐就是1個小時以上,不舒服的感覺不會不見,但心理狀態不會再受到肉體影響。透由打坐,我觀察到一件事,打坐的過程,是在訓練心對周遭事物的敏銳度,但同時卻又不能被感覺所牽引。如同前面提到的那部電影,高人要體操選手做的是觀察,練習觀察,並觀察細微的變動,卻又不能讓心被變動所帶來的感覺影響,這當中就產生一種變與不變間的絕妙矛盾感。
回過頭來談一件事,有人說藝術家、作家,或任何的創作者,對生活都有敏銳的覺察力。生活當中,其實每天日復一日,看起來似乎大同小異,但是這些敏感的創作人就是在看似不變的狀況下,去察覺到細微的變動,並放大這些細微的變動,進而變成自己創作的靈感來源。
不曉得是不是因為這個創作的過程中必須放大覺受,所以也造成創作者被普羅大眾認為是一群比較玻璃心的人?往往我們會觀察到一件事,那些心思較細膩的人,情感通常較為豐沛,反映出來的是多愁善感,較容易被外在環境影響到心理狀態。所以我覺得打坐或許是一個不錯的練習,練習掌控覺受的開關。又或者說只是放大覺察力,而不是放大覺受力,其中的關鍵在於心對事物的正確認知。如果把觀察力跟覺受力混為一談,那就會容易讓心被覺受遷著鼻子走,但是如果可以清楚將這兩者分開探討,那麼心就可以清楚知道自己當下的狀態是一個基於客觀事實「觀察到的狀態」,還是在「對外來的刺激做出反應」。
我在想,如果打坐的訓練得宜,心理素質也可以順勢提升,對於外界的批評,基於強大的覺察力,應該比較能夠一眼看穿對方講的是基於事實而給予建設性意見,又或者是無意義的謾罵攻擊,而如果是無意義的謾罵攻擊,就不必放大覺受。謾罵攻擊是如此,褒揚讚美也是一樣,不因為別人的攻擊傷害而停止做一件你喜歡做的事,也不因為別人的讚美而過度驕傲自己做的事,維持一個中立心態,自己只是在做一件自己喜歡做,也認為應該做的事,如此而已。此外,對於生活周遭事物,放大覺察力,進而變成自己創作的來源。當然了,覺察力不一定需要從打坐培養,只是剛好我個人是透過打坐這件事去理解到,對於周遭的事物,需要清楚的去分辨到底是觀察到的事實還是摻有情緒的虛幻感受。
覺察跟覺受,看中文感覺好像差不多,但實際上,覺察有著更多的清醒、發現、了知的意思,相對客觀,只是將發現到的事情描述出來;覺受則有更多的感覺、心情,相對主觀,因為不同的人,對於同樣的環境跟刺激會有不同的反應,透由這樣的拆解,希望能讓你更加了解我想表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