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謀塞」初體驗

by admin

摩托計程車,是在東南亞國家當中,一種相當便利的大眾運輸工具。在印尼,人們叫「O-JEK」;在越南,人們叫他「抱抱」;而在泰國,人們叫他「謀塞」。泰國的摩托計程車司機通常會騎著一般的摩托車,並且身穿橘色背心,以做為職業計程車司機跟一般民眾的區別。乘客理論上是規定要配戴安全帽,實際上在非市中心的地方,人民普遍習慣光著頭上路。

以往去泰國,走的都是觀光行程,當個盡責的觀光客。但是這次不一樣,這次去,一待就是快一年的時間,當個暫時的假泰國人。2018年,告別在台灣的工作後,就起身飛往泰國。一到泰國後,朋友已經幫我安排好住宿的地方,讓我住在她家附近的一間社區大樓,那是他們家買來給偶爾來訪的客人暫時休憩的一個小套房。這裡變成了我在泰國暫時的棲身之處。

當時,我為了能夠將必要花費降到最低,我比較過各式各樣交通工具的花費,甚至我大多時候是用雙腳當作我的主要交通工具。無論是去附近的傳統市集採買三餐的糧食,還是去附近的百貨公司做windows shopping,或者是去找朋友,只要步行時間是在20分鐘以內的,我大多以步行通勤。從我住的社區到我朋友家,我為了測試距離跟時間,我試過全程用走的,腳程快一點大概40分鐘,慢一點大概1個鐘頭。

後來天氣漸熱,我發現這樣一直走好像也不是辦法,所以後來如果去朋友家,我有兩種主要通勤方式。搭公車+搭摩托計程車,或者是走路+搭摩托計程車。

在泰國搭公車,不像在台灣,有中英文對照的起終點名稱,全部都是泰文的,但是還好有google地圖,可以查從A地到B地,有什麼路線的公車可以搭,雖如此,泰國的公車不曉得是有時候不按牌理出牌,還是有很多的正副線,所以就算我搭對車號,還是有好幾次搭車搭到迷路的經驗。還好我住的地方到我朋友家,以搭公車來說,是只有幾站的直線距離,所以就算搭錯,我也可以下車用走路的走到。

曼谷的居住環境是長這樣的,不像在台灣甚至是台北,地就這麼大,路就這麼大條,公車到不了的地方,走個路、拐個彎就可以走到你要去的任何地方。在曼谷無論是市中心或者是郊區,通常大型公車只會停靠在大馬路旁,從大馬路到你要去的目的地,可能還要往裡面延伸好幾個街區才到的了,因此,當地人很常搭乘謀塞,也就是摩托計程車穿梭在巷弄間。

而我居住的地方是在曼谷算是比較偏郊區的地方,因此當地人或者是那些計程車司機,幾乎是沒辦法用英文溝通的。摩托計程車初體驗,我朋友怕我不知道要怎麼跟計程車司機溝通,於是在我的手機裡輸入一串泰文,每逢我要搭摩托計程車,就把那串泰文字給司機看,他們就會知道要載我去哪裡。

後來我覺得這不是個辦法,決定請朋友教我那串泰文字要怎麼講,於是乎我開始練習自己用泰文講我要去的目的地。起初,大概是因為我剛學泰文,講得真的不是很好,那些司機聽不太懂我在講什麼,所以頭幾次,我如果講了,他們還是聽不懂,我就把手機內容給他們看,試了幾次之後,漸漸地,司機聽懂我的泰文了…莫大開心。有的司機甚至因為已經載過我好幾次,我只要一個眼神示意,他們就會自己主動跑出來載我。

有一次,我遇到一位帥氣的司機歐爸,他大概是聽我講泰文的口音,馬上就知道我是外國人,因此跟我用英文閒聊。當下,我非常意外,因為在那邊我真的很難得可以碰到會講英文的人,尤其是司機大哥。

後來有好一陣子沒有碰到那位帥氣的司機歐爸,直到有一次我一如往常的,去搭摩托車時,又碰上他。那時我已經可以講泰文了,所以我們有一個有趣的對話過程,我常常用泰文跟他說話,他就會用英文回覆我。我們彼此都在練習自己比較不熟悉的語言。(我後來才知道,那些司機大哥有默默討論過我,他們一開始以為我是在泰國工作的緬甸人,因為我皮膚被曬到黑黑的,講話的口音可能也很像緬甸人講泰文,哈哈)。

這個歐爸人真的很好,常常我去朋友家,有時候為了節省車資,我會選擇用走路的,而非搭摩托車。所以有時候他在半路看到我,而他也剛好沒有載客人,他就會叫我上車,直接載我去我要去的地方,而且是「免費」!!

於是乎,我就問他是否可以留他的手機,以後如果有需要搭乘他的車,就可以直接跟他聯繫(因為摩托計程車通常有固定的住紮點,如果在非住紮點要搭乘,只能碰運氣,得看他們有沒有路過你行經的路線),而且如果是晚上要搭車,更是不容易,要找到比較可以信任的司機,更是難上加難。

結果沒想到,有一次,我的泰國朋友因為原本固定接送她上下班的計程車司機臨時有事,而他又沒有認識其他的計程車司機,於是我就幫他聯繫上我這位歐爸朋友來接送她。我到現在都還記得,當時我的泰國朋友非常訝異,訝異到他都懷疑到底我是台灣人還是泰國人了。

這位帥氣的歐爸,我都叫他P’ Gai,如果有一天,你剛好去到泰國曼谷的Nawamin Soi 74附近的摩托計程車站,你可以試試看指定他唷!